hi,
库存和流量 (Stock and flow)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库存是一种静态价值,比如银行里的钱或森林里的树。流量是一种变化率,比如每小时15美元或每天3000根牙签。
这篇文章 stock and flow 里,作者用“库存和流量”来区分互联网内容:
流量是时间线。它是帖子和推文。它是每一天更新的内容,提醒人们你的存在
库存是持久的东西。它是你生产的内容,在两个月或两年后还能像今天一样有趣
🥤可乐周报属于库存,不信的话,翻翻第1期,或第50期,是不是和今天的第120期一样有趣呢?😄
分享三个故事,前两个都与写博客有关,我鼓励你也多创造库存,而非流量:
博客可以写什么
ebomb 让你的博客产生复利
改变一个词便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博客可以写什么
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域名,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买域名假设网站其实不难,难的是开始写点什么。
知名框架 Django 的创造者 Simon Willison 写了一篇关于写什么博客的文章,他建议你写两类东西:写下你所学到的东西,以及,写下你所建立的东西。
第一类是 TIL,TIL 是 today I learned 的缩写,意思是我今天学到的东西。我们害怕动笔,往往出于完美主义,觉得自己不是专家,所以不好意思写。如果转换一下心态,以学习的角度分享今天学到的东西,就变得不那么困难了。程序员可以写今天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喜欢读书的人可以写今天遇到的美丽片段。只要你认真地生活,总会有值得分享收获。比如这个叫做 A Learning A Day 的博客,就是每天记录一件学到的事。
第二类,是你正在做的项目的进展。作者认为,无论你在做什么项目,都应该通过 blog 记录它。和 TIL 一样,这类话题也可以让你感觉没有压力,因为你写的是你的经历,分享的是属于你的经验。另一个好处是,这些博客记录的信息可供未来调阅。如果你喜欢养宠物,可以分享它们的成长历程。如果你在创业,可以记录每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谈到这一类型的博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云风的 Blog,比如他最近的一篇文章就是讲的最近开发中解决的一些性能问题。
是不是突然感觉有很多灵感可以来写了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我想通过接下来的故事,帮你找到更多读者。
如何让你的博客产生复利
首先,拿我自己举例,列两个数据。
2019年3月,我发布了《从零开始搭建 Notion 小家》这个视频,从第一天开始,在线观看人数就没有中断过,目前已经有40万次观看,给我带来了17k关注者
2020年11月至今我总共发布了432篇博客,然而我的个人网站访问量至今寥寥无几,每个月通过谷歌搜索找到我的网站的人数也不超过100
同样是我制作的内容,为什么前者在过去四年源源不断为我创造复利(阅读量和粉丝数),而后者从增加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收效甚微?
原因很简单,前者解决了一个问题(如何从零开始使用 Notion),后者没有解决读者的问题。(我最近三篇博客的标题分别是:「创作者与 AI」,「向上坠落」,「两种学徒期」,不认识我的人怎么可能想去读😓)
所以,你也猜到了什么样的博客可以给你带来复利。接下来让我们专业一点,具化一点,到底什么样的博客,会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读,会不断地通过搜索引擎让人找到你,给你带来复利呢?
这个不公开的视频,是某个营销课程中的一部分,它把可以源源不断带来阅读量的博客(或其他内容),称为 ebomb(电子炸弹)。当你发布的 ebomb 越多,它们就能给你的博客、网站、产品带来更多收益。
视频很长,我们直接看公式。
ebomb 包含三个部分:
描述一个问题,问题越具体越好
你写下详细步骤,解决这个问题
CTA = call to action, 你要求读者去做的事(比如购买你的产品,或继续读其他文章)
请注意,我并不是鼓动你去写流量文或制造电子垃圾🤣,知道什么样的博客可以吸引眼球,不代表我们需要这么做(比如我依旧会写没人搜的到的博客😓)。
但是,如果你的博客记录的是如何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不妨稍加修饰,调整一下标题、形式、视角,同时也解决一个读者的问题。这样还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文章,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我发布了什么
播客
推文串
博客
本期邮件由「有知有行」赞助。 你知道吗,我花大量时间研究投资大师,然后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建议普通人投资基金,而非个股。可是选基金也是难事啊!如果你想迈出第一步,我推荐看看「有知有行」上面的长钱账户。为什么呢?长钱账户帮你合理配置不同的基金,并适时调整比例。好处一,降低风险。好处二,专业人士帮你选基。用我自己的话说,长钱账户是“基金的基金”🙂。在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有知有行」就可以尝试了。(非投资建议,但我也在用)
改变一个词便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当你碰到一个难题时,无论是项目陷入困境,还是遇到一个纠缠你的亲戚,亦或是思考你未来10年的人生目标。通常你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美国作家丹尼尔·H·平克在这个1分55秒的视频里提供了一个更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词的改变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是,不要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而应该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
“应该(should)”是一个狭窄的词,当我们思考该做什么时,可选答案非常有限
“可以(could)”是一个开放的词,当问题变为可以做什么时,可能性变得更多
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一定就可以做到(往往还会被道德绑架)。当我们思考应该做什么事时,会拿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苦不堪言的境地。而思考可以做什么事,一切变得可控,我们只需要朝着对的方向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即可。
遇到问题,不要去想那个最佳的但是做不到的答案,而要去想我能做什么来改变境遇。
保持健康,继续进步。
happy xiao
关于“改变一个词便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这段,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里有一章叫““应该”式自我对话“,里面举的例子是主要基于回顾过去的,这里的针对现在和未来的,视角有补齐的作用。很赞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