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 happy,这里是🥤可乐周报,一份每周六发送的 newsletter(很不准时🤣)。
我常读的 newsletter 有两类:
第一种是策展人(curator)式的。作者会提供很多链接,配上简单介绍。
第二种是博客式的,作者写自己的故事,文中有时会带有一些外部链接。
🥤可乐周报属于第三种,我讲从链接里发散出来的,属于我的故事。我希望读者不用点击任何链接,就能有所收获😊。
前一期里,我提到了“聆听”可以帮助我们打造一个和谐有爱的环境。今天的故事都与聆听有关:
聆听的6个要领
让人喜欢你的6个行动
转移式谈话与支持式谈话
看人们,就像看树一样
以及,一个彩蛋😄
聆听的6个要领
太多人想着如何表达,很少人关注如何聆听。当我们只顾着表达,往往会招致反感;当我们开始聆听,人们会聚拢在你周围。聆听,也许是一项我们都忽视了的能力。
如果你有听快乐三十分第102期节目的话,会知道,我的新年目标里有一项就是:多听,充满好奇地听。今年开始,我会更留意自己的谈话方式,刻意练习自己的聆听能力。
在练习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习一下理论知识。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提出过六条关于聆听的要领。
练习这种(聆听)艺术的基本规则是听众的完全集中。
他的脑海中必须没有任何重要的东西,他必须从焦虑和贪婪中获得最佳的自由。
他必须拥有自由工作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要足够具体,可以用语言表达。
他必须具备与他人共鸣的能力,并足以感受到他人的经验,就像他自己的经验一样。
这种共鸣的条件是爱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解他人意味着爱他。不是在情欲的意义上,而是在向他伸出援手和克服失去自我的恐惧的意义上。
理解和爱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它们是分开的,那就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过程,通往本质理解的大门仍然是关闭的。
让我概括一下,大师说了三点:
你需要全神贯注。清空大脑,忘记自己、不要想着说自己的事情(见稍后的故事),尊重对方,尊重这场谈话,把时间全部留给对方
你需要共情能力。意味着你需要有想象力,通过对方的言语,想象出那个空间和场景,体验到对方的体验,以此来理解对方
你需要诚实和爱。真诚的聆听来自于真诚的好奇心,你不能假装感兴趣,更无法假装理解对方。爱上与你谈话的人,这时聆听的前提
专注、共情和爱,是聆听的基石和纲领。接下来通过两个故事,介绍更实用的技巧。
让人喜欢你的6种行动
MFM 播客的主持人 Shaan 曾经在节目里说过一个故事。
他的朋友 Bob(sorry 我忘记具体名字了)有个超级能力 - 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谈话让陌生人喜欢上自己。有次 Shaan 和 Bob 参加一个名流云集的派对。两人走开十多分钟,Shaan 回头看到 Bob 时,他正在和一个 NBA 球员教练相谈正欢。这个教练认识 Shaan,他很激动地对 Shaan 说,“我太喜欢 Bob 了,我们聊了很多,我想和他交朋友。 ”接着,这位教练还邀请 Bob 隔天去球馆,亲自给他上了一堂 NBA 级别的训练课。
Shaan 说他一直都好奇 Bob 有什么特异功能。问了很多次之后,Bob 告诉他,“我只是对她们感到好奇,不停问她们问题而已。”
看来,Bob 就是一个有聆听天赋的人,他对别人有原始的好奇心。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这本书里,卡耐基提出过六个让人喜欢上自己的行动,核心就是好奇心。这六个行动是:
对他人产生真正的兴趣。
微笑。
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这个人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和最重要的声音。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他人谈论自己。
以对方的兴趣为话题。
让对方感到自己很重要,而且要真诚地这样做。
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里弗罗姆的要领有些类似呢?卡耐基的角度更具体,更可操作。
你也许会说,这么做不是玩弄社交伎俩吗?不是教人虚伪吗?我觉得不是,研究卡耐基的专家 Joe Hart 在这期节目里也有提到,卡耐基关于与人相处的技巧,并不是教我们利用别人,而是教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类。
还是让我总结一下,让人喜欢你,你需要成为好的聆听者。你需要发自内心地好奇,谈话时以对方为中心。
下面讲一个不以对方为中心的谈话的例子。
转移式谈话与支持式谈话
我分享一个自己的故事,是个反面教材🤦。(第92期有讲过)
某天,一个朋友在微信上和我说话,提到自己刚刚换了新的工作。可是,还没能聊上几句,我就莫名其妙地把话题转移到了自己身上,然后大谈特谈自己的事情(遇到我这样的人,记得要打断他🤣)。事后我十分懊恼,并决心一定要改掉这种自我中心的坏毛病。
在《你没有真的在听》这本书里,有提到如下两种谈话方式。
转移式反应(shift response)。谈话时,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比如 A 说,“我最近睡得不好。”B 会说,“噢,我已经连续几个月睡得不好了。”(你看看,瞬间转移😄)
支持式反应(support response)。谈话时,针对对方的发言表示同情并提问。比如 A 说,“我最近睡得不好。”B 会说,“发生什么事?有什么让你担心的吗?”
显然,上面例子里我的聊天方式,是转移式反应。这样聊天时,我的世界里只有我,没有对方。久而久之,也不会有人将我纳入她们的世界。
你觉得自己多半使用哪一种聊天方式呢?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对你也有所启发,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关注我们爱的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按耐住自己的表达欲,认真地倾听并提供帮助。容纳别人的同时,别人就会容纳我们。
我发布了什么
播客
103 如何睡得更好
我在这期节目里分享了近20个让我睡得更好的习惯,听完你至少可以用上一个🤗。
博客
推文串
本期邮件由「有知有行」赞助。 你知道吗,我花大量时间研究投资大师,然后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建议普通人投资基金,而非个股。可是选基金也是难事啊!如果你想迈出第一步,我推荐看看「有知有行」上面的长钱账户。为什么呢?长钱账户帮你合理配置不同的基金,并适时调整比例。好处一,降低风险。好处二,专业人士帮你选基。用我自己的话说,长钱账户是“基金的基金”🙂。在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有知有行」就可以尝试了。(非投资建议,但我也在用)
看人们,就像看树一样
最近一个令我挥之不去的念头就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这种想法不是自卑者的心理暗示,也不是骄傲者的另一个极端。而是共情、怜悯和包容的开始。
Ram Dass(见业瑜伽)说,我们要像看待树木一样,看待每一个人。
“当你走到森林里,看着树木,你会看到所有这些不同的树木。其中有些是弯曲的,有些是直的,有些是常青树,有些是其他的什么树。而当你看着这棵树,你允许它成为这样。你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你有点明白,它没有得到足够的光,所以它变成了那个样子。而且你不会对它产生所有的情绪。你只是接受它,你欣赏这棵树。可是,当你接近人类的时候,你就会失去了这一切的包容。你会不断地说:‘你太这个了,或者我太这个了。’那种评判的心态就会出现。所以我练习把人变成树。这意味着欣赏他们的样子。“
我们生长于不同的土壤,经历不同的光照,长成不同的样子,结出不同的果实。但我们都是树不是吗?我们也可以以此心态接受彼此,欣赏彼此。这样的念头,是不是也对聆听有帮助呢?
保持健康,继续进步。
happy xiao
昨晚恰好读到《老子的智慧》里一则与聆听有关的故事,分享给你。
《庄子》之《德充符》
鲁哀公问孔子说:“卫国有一个面貌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不但男人和他相处,都不想离开他,甚至见了他的妇女,也向父母要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他的妾。因此,他的妻妾不下数十位,而且还有继续增多的可能。”
“不曾听说他倡导过什么,只见他一味地应和人而已。不但如此,他既没有权位救别人的灾难,没有爵禄去养活别人,面貌又丑陋不堪,除了应和别人外,只有‘不思索身外的事’这样的特长。那么为什么见了他的男女都如此亲附他呢?想必他一定有异乎常人的地方吧!”
“于是,我把他召来一看。果然面貌丑得惊人。可是,和他相处不到一月,我便发现他有过人之处;不到一年,我竟万分信任他了。那时国家正没有主持国政的大臣,我就想请他来担任这个职务。他既不答应,也没有推辞,但没有多久,他就离开了。为此我难过得不得了,像是失落了什么似的,直觉得世上已没有可以和我共欢乐的人。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我曾经到楚国去,恰巧看到一群小猪在吃母猪的乳。它们吃了一会儿才发现母猪是死的,顿时吓得四处乱窜,这是因为母猪没有知觉,不像活的时候那个样子的缘故。可见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那主宰形体的精神。”
“譬如:为阵亡的武将举行葬礼时,不用布衣装饰棺木;犯刑砍断脚的人,不喜爱鞋子。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的妃妾,不剪指甲,不穿耳洞;娶妻的仆从,只在宫外服役,不得再在天子跟前侍奉。为了要求形体的完全,普通人都须做到如此的地步,何况那德行完全的人?”
“现在哀骀它没有说什么,却得到了别人的信任;没有立什么功,却得到了别人的敬佩;甚至还使得别人把国政交给他,犹唯恐他不肯接受,这必定是才全而德不外露的人。”
这个叫做哀骀它的人的唯一才能,就是“一味应和人”,其实就是一个厉害的聆听者,不是吗?结尾说的“才全而德不外露”,我想,指的就是有能力的人,不会吹嘘个不停,反而更包容,更擅于聆听吧!
我觉得我应该算是个支持性反应的聆听者,但仅限于我喜欢的人哈哈。对于其他人,我往往会表示得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