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同学家属,一个70后的大哥,在微信群里感叹,“今日头条太懂我了,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要刷上两个小时。”我开玩笑地回复他,“这两个小时就是你与全国几亿人民大脑同步的时间。”
我对“大脑同步”这个比喻挺得意,其实不管是大脑同步也好,回声室(echo chamber)也罢,你懂我在讲什么。互联网公司为了利益,一定会想方设法投递你喜欢的内容给你,同时,创作者为了利益也会制作大部份人喜欢的内容,如此一来,人们不断加强固有思维,并且越来越一致,越来越容易被控制(洗脑)。
那么,如何跳出回声室呢?是不是不去大平台就行了呢?是不是用 RSS 阅读工具订阅自己喜欢的作者就能解决问题呢?尽管我是重度 RSS 阅读器使用者,但我觉得,RSS 并不能解决回声室效应(包括最近很火的 Follow),如果盲目使用,反而会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狭隘。
原因有以下几点。
算法的好处
你没有看错,算法并不是回声室的敌人。恰恰相反,如果使用得当,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观点。
拿推特(X)来说,许多人不愿意再逛推特,因为平台推荐给他们的,都是色情和戾气的帖子。可是,导致这种结果,是不是因为你只是不假思索地关注了平台推荐的流量高的用户呢?你有没有试着主动去调整自己的关注列表呢?如果不断静音拉黑不喜欢的内容和作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不为流量而写作的作者,推特算法给你推荐的内容,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上周我在推特上发现了一个讲 Ayn Rand 的推文串,短短几分钟,我了解了这个俄罗斯裔哲学家的主要观点,进而对她产生好奇,然后开始读她的小说和哲学著作。如果我只是通过 RSS 阅读器去订阅之前就在读的主流推特用户,就会错过这样“出圈”的推文;同时,只是读主流用户,才是真的把你锁死在回声室里。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 YouTube 上。
没错,当你打开 YouTube 的首页,看到的不是你以为你喜欢的视频(你的订阅),而是 YouTube 认为你喜欢的视频。但这个推荐视频的算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YouTube 推荐给你的,也并不全都是观看数和点赞数高的视频。比如,最近一年我就从 YouTube 推荐的视频里发现了复旦的教授王德峰教授,最近又发现了讲佛学话题的北川致遠書社,以及,在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神经科医生。
如果你觉得算法有罪,只是通过 RSS 阅读器去看已经订阅的频道,是不是就失去了这样的惊喜呢?所以我觉得,把自己封锁在 RSS 阅读器里,是加强了回声室效应。
糟糕的订阅
使用 RSS 阅读器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的人,和以为自己知道该读什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