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新上海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点。老杨可以代表我们。
十多年前,我和老杨在篮球场上相识,聊天得知,我们都是湖北人,于是逐渐走得更近了一些。由于他大我几岁,人又实在,我一直称呼他老杨。老杨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也算不上成功人士。我想写他的故事,因为他的一些特质,代表了70,80后,从外地来到上海,留在了上海的这一代人。
节俭
我印象里的老杨,总是穿着一件灰不溜秋,旧得有破洞的T恤衫,尽管热衷打篮球,穿的球鞋永远是叫不出名字的国产品牌。平时坐地铁上下班,如果去稍远的地方打球,会骑上一辆5000元买来的破摩托。直到他离开上海的前两年,为了接送女儿上学,才买了一辆大众的 SUV。
还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细节是,一次聊到在外面吃饭,他说,“我们家三口出去吃饭,每次100块就够了,一条鱼,一个小炒肉,一个青菜,吃的舒舒服服。”除了吃穿不讲究,老杨用的手机也是破破烂烂的,在外面理发,也都是去小区里20元理一次的那种。
说到节俭,那是相对于他的身价而言。老杨住在附近最好小区里,在内环还有一套学区房。至于他的收入,后面会提到。我不喜欢八卦财富,这里只是用来映衬,他没有必要这么节俭。只是,外来打拼,出身平凡的这批人,不乱花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自发
球友里,比老杨混得好的也有一些,不同的是,老杨依旧保持着带给他一切的自发性(agency)。